回溯曾经的房地产泡沫 - 亚洲金融风暴 (1991 - 1996)

在上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一群亚洲国家缔造了一个“亚洲奇迹”,其中韩国,印尼,大马,泰国,新加坡等是其中的代表。金融市场的开放,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快速城镇化,吸引了无数国际资金涌入这些国家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时间到了 1997 年,由于实体经济追不上虚拟经济的成长,再加上投机者追击这些国家的外汇市场,结果导致这些国家的股市,房地产以及外汇市场相续崩盘。

在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有意识的开始了日本国内的产业升级。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时期,随着日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日元的升值,以及日本和美国贸易的关系紧张,日本和其他国家将目光转移到东南亚国家。适逢当时的东南亚国家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吸引外资,其中包括了菲律宾宣布取消外汇管制和应许外资利润自由汇出,大马提高了外国投资者在大马国内的公司股份持有比例,印尼也放松了资本账户的管制。结果,日本和其他国家纷纷将低端业务 -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 转移在这些国家。

1985 年,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导致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加大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大马,印尼,新加坡和韩国从中受惠不少。这些国家借用了这股东风,高速发展了十年。由于这些国家依赖低端业务带动他们的经济成长,而低端业务的特点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持续投入,因此实际上这些国家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这为日后的金融风暴埋下了种子。

到了在上世纪 90 年代发生了一系列事件改变了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在这一时期,美国放松了对中国的制裁,日本房地产泡沫爆发,日元和人民币贬值,美元随着利率的上升而走强,再加上电子产品大降价等因素影响了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市场和经济政策。

首先,日本房地产泡沫爆发,国际热钱纷纷逃离日本。这些投资者发现东南亚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并一而再的推着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国际热钱蜂拥而至。这是因为所涉及的五个东南亚国家模仿了日本的发展模式,以银行为金融市场主导,集中资金发展经济。得益于此,这些国家表面上一篇欣欣向荣,低失业率,股市屡创高峰。随着股市的走高,人们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房地产市场。1986 - 1994 年期间,银行信贷开始大量扩张,并推动了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疯狂。1988 - 1992 年间,印尼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 4 倍;同时期,菲律宾,大马和泰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 3 倍左右。这一却都意味着房地产泡沫逐渐膨胀。 

其次,随着 1987 年六国集团即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和加拿大在法国巴黎签署的“卢浮宫协议”令外汇市场的风云变化。“卢浮宫协议”的目的是稳定当时的国际货币市场,停止因为“广场协议”所导致的美元贬值。签署这个协议后,日元和人民币逐渐贬值。“恰好”就在这个时段,美元逐渐从之前的衰退复苏。为了对抗通货膨胀,艾伦.格林斯潘领导的联准会调升了美国利率,这令美元的价值步步高升。 美元的升值直接影响那些把货币锚定美元的五个表现特别出众的东南亚国家 - 泰国,大马,印尼,新加坡和韩国。美元的升值令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更加昂贵,出口疲软,经济开始放缓。同时,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解除对中国的制裁,中国廉价的劳工市场吸引了国际企业,他们慢慢将工厂搬迁到中国。国际热钱逐渐撤出东南亚五国,转移到中国和美国市场。这个时候,经济泡沫已经成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直以来,东南亚五国都是以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热钱,而这也成了戳破这个经济泡沫的罪魁祸首。他们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动用了各自的外汇储备金弥补外汇逆差。当外资流出量高于外资流入量,国内的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让投机者有机可乘。韩国,泰国,和印尼的短中期外债远远超过他们的外汇储备金,相比之下,大马的情况还算良好。

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利用这些漏洞,炒作当时的金融市场。1997 年泰铢,印尼盾,大马令吉,韩元等兑美元全面下调,资本大量流出,固定汇率制被迫放弃,债务违约不断增加,经济普遍出现断崖或下滑。

泰国作为第一被攻陷的国家,它的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仅 1997 年年中就缩水了近 30%,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特别是商业房产的空置率更率更是高达 50%。

大马吉隆坡在金融风暴前的 1995 年,住宅租金和价格分别上涨了 55% 和 66%;金融风暴后,大马令吉贬值近乎一倍,房地产市场也跟随股票市场崩盘。

从 1997 到 1999 年,短短两年内亚洲经历了一场影响超过十年的金融风暴。这场金融风暴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令一些国家政治动荡,间接造成人命的损失。时至今天 (2021年),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因为这场金融风暴而搁置的房地产项目。








评论